欢迎您,进入江宁区东山瑞宁路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缤纷班级>>中班年级组>>中一>> 文章

遇见美好,开启生命之旅——蚕宝宝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3/4/28 14:38:47 作者:彭茜 浏览量:549次

遇见美好,开启生命之旅——蚕宝宝成长记

【缘起】

和煦温暖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枝头上的鸟儿也在叽喳唱个不停。清晨,孩子们踏着愉快的步伐走进了羊羊班。“你猜!这是什么?”墨墨兴奋地问到。

颂熠:“黑芝麻?你带了黑芝麻来?”

呦呦:“是小花的种子吗?把它种在土里就会开出漂亮的小花。”

檬檬:“没错,就像是我们上次种下的满天星,它的种子就长这样。”

墨墨:“哎呀,都猜错啦!这是蚕宝宝,这里面都是我们家蚕宝宝去年生下的卵,我们一直把它放在冰箱里保存着呢。”

子博:“那为什么这个蚕宝宝不会动呢?”

【瞬思】

孩子们对自然充满热情,对生命总是满怀探索的愿望。他们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关注动植物,感受生命成长。逐渐萌发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良好情感。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他们从一出生就在不断地探究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动物们鲜活的生命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机会,不自觉中孩子们进入一次生动的活动中。在活动中他们可以了解一个生命是如何成长,如何进行繁衍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同时也学会如何尊重其它生命,体会到动物也和人类一样,需要别人的悉心照料和关心那就让我们一同追随幼儿的兴趣,期待一下蚕宝宝和羊羊班宝贝们接下来的故事吧……

【环境支持】

幼儿对自然和对生命地探索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们与自然间积极的互动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支持孩子们进一步探究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我们该如何做呢?丰富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放手幼儿,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支持这群“小小科学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动、探索。

于是,我们准备了有关昆虫的绘本故事、二维码和一部幼儿可以用来扫码倾听故事的手机。

供幼儿了解和查阅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等基本信息;提供了便于幼儿观察蚕宝宝生长状态的塑料透明盒、放大镜;自然角还有动植物生长记录本,可支持幼儿随时进行自主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变化。孩子们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总是化身为一个个感性的“小艺术家”,热衷于在美工区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于是美工区也调配了许多绿色系的颜料和蚕宝宝们暂时还吃不了的桑叶,以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心中的艺术创想。

【自然生长】

1.不会动的蚕宝宝?

【自然生长】

不会动的蚕宝宝?

家人时光开始了,大家对班级新来的不会动的蚕宝宝非常关注,聊天刚开始,团团就提议到:“不如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蚕宝宝吧,它是我们班的新成员,可是它为什么不会动啊?”“我知道,因为墨墨说了它现在还是卵呢,它需要孵出来才可以动。”檬檬回答到。“卵”?什么是“卵”?不少孩子发出了同样的疑问。这时段亦说:“哦,我想起来了,这就跟我们之前聊过的七星瓢虫一样是不是,七星瓢虫也是从卵里生出来最后才变成成虫的。”“那蚕宝宝要怎么样才能从它的卵里孵出来呢?”团团继续疑惑到。墨墨:“我在图书角的故事里听到:要想蚕宝宝成功孵出来需要二十度以上的温度,还需要等上十五天左右,蚕宝宝就能顺利出来啦。”了解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孵化条件后,大家开心的把蚕卵从冰箱里拿出来,开始期待着蚕宝宝的

到来。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孩子们每天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看看蚕宝宝有没有成功“破壳”。终于,羊羊班的蚕宝宝在孩子们日复一日、充满期待的眼神下顺利出生了。

颂熠:“它们真的是蚕宝宝吗?怎么那么像黑黑的虫子啊?”

“如果它们把下面的桑叶吃了,那它们肯定就是蚕宝宝,我们过一会就能知道答案了。”译贤肯定地说到。发现蚕宝宝开始认真的一点点地啃食着桑叶后,孩子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彤彤:“蚕宝宝就像黑色的小虫子,它们今天都孵出来了,都变成会动的蚕宝宝了。”

午饭后,孩子们来到楼下散步的时候开始积极的寻找着桑叶,因为蚕宝宝盒子里面的桑叶已经干成一团了。孩子们找呀找呀,一共带了好几处不同灌木上的树叶回来。

译贤:“这个不是桑叶,桑叶的表面有尖尖的锯齿,而且这片叶子没有细细尖尖的头。”

真假桑叶

如何在这么多绿绿的树叶中找到真正的桑叶呢?呦呦用力地吸了一口已经干了的桑叶的气味,又闻了闻这些树叶们的味道后说:“哎呀我觉得我闻着它们好像都有一股蚕宝宝正在吃着的桑叶的味道,我也分不出来了,它们太像了。”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他们提议先根据译贤提出的建议排出了几个外形就不像桑叶的叶子。剩下的就交给蚕宝宝这个专业的桑叶辨别者来分辨了。“我们可以让蚕宝宝在这几片叶子的中间,一会看看蚕宝宝去哪片叶子上,那肯定就是桑叶啦!”檬檬开心地说道。看到蚕宝宝爬到了桑叶上之后,孩子们成功的找到了幼儿园里的桑叶小树苗,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和蚕宝宝的故事

随着蚕宝宝一天天的长大,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关注只增不减。这天,果果来到自然角,她先是蹲下来给蚕宝宝添加了新鲜的桑叶,然后边观察边说:“小蚕宝宝长大了好多哦,感觉比昨天长了一点还胖了一点。”又蹲着静静陪伴了蚕宝宝一会儿的果果突然起身,和身边的小伙伴说到:“我来把它们现在的大小记录下来,这样我们以后就能知道蚕宝宝是不是真的长大了。”

果果:“蚕宝宝长大了,还变白了,它们现在变得更能吃了,一天都要喂好几次桑叶。”

梓阳:“幼儿园的桑树太小啦,上面的叶子都被蚕宝宝吃光了,我和爸爸在小区里找到了好大的一颗桑树,我带了好多过来,这样蚕宝宝就就不会再饿肚子了。”

【感受表征.倾听儿童】

视频

(呦呦 4岁8月)

呦呦:“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在吃桑叶呢,我用毛笔尾巴划出了蚕宝宝身体的纹路,还用毛笔的尾巴划出了桑叶脉络,我给这幅画取名叫《蚕宝宝快长大》。”

(墨墨 5岁2月)

墨墨:“我用了纸盘、绿色毛球、面纸做了这个作品,它的名字叫《漂亮的蚕宝宝》。我用筷子把面纸卷了起来,然后再用力推下来,就出现一道道皱纹了。你看,这三只蚕宝宝是好朋友呢!”

(林汐 5岁1月、檬檬 5岁7月)

檬檬:“这是我和王悠悠一起做的小蚕宝宝,我们发现白色油泥不太够了就用了纸巾来代替白色油泥做了一个个蚕宝宝,然后我们还用了深浅不一样的绿色做了不同大小的桑叶,蚕宝宝吃得很开心。”

(林汐 5岁1月)

林汐:“这是桑叶,这是蚕宝宝的卵,像一个个小小的芝麻。我们要好好照顾它,一定要快快长大。

(刘桐彤 4岁8月)

【教育反思】

《指南》中指出:要善发现和保护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羊羊班的孩子们在一次持续的、充分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有关蚕宝宝各方面新的知识与经验,而非通过传统方式上的灌输。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允许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探索生命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放手孩子,让孩子回归大自然,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观察、探索、寻找答案、得出结论,认识到了生命的神奇与可贵。伴随着蚕宝宝的成长,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不断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应充分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支持他们专注、持续地探究,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和蚕宝宝一起成长、蜕变……

版权所有:江宁区东山瑞宁路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武成路19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