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里“杷”啦
【缘起】
午餐后,幼儿一起到操场上散步,他们发现操场边上一棵长着黄橙橙的果实的树,这颗树引发了大家的好奇,于是,他们纷纷停下脚步讨论了起来。雨轩:哇,这是什么呀?
菲菲:这是什么树呀,居然能长那么多果!
辰辰:我见过柿子,和这个是一样颜色的。
汐汐:这个叶子怎么那么长。
菲菲:可是它和柿子不一样,柿子是大一点的。
汐汐:我知道我知道,它叫枇杷,我妈妈买给我吃过。
轩轩:我们可以把它摘下来吗?
【瞬思】
幼儿在散步时能积极关注周边的事物,并想办法来认证自己的猜测,幼儿想将枇杷摘回班级观察时,教师能支持幼儿自发观察的活动,并给与鼓励,鼓励他们使用各种办法来摘枇杷。
【环境支持】
幼儿对大自然中的事物感兴趣,喜欢寻找一些果实,孩子们一起寻找幼儿园中的枇杷树,提供放大镜、篮子等工具,为幼儿更多的探索一共帮助,观看枇杷生长过程的视频,了解枇杷的生长过程。在班级的图书区提供有关枇杷的绘本。
【自然生长】
汐汐:我们跳一跳就可以摘到啦。
轩轩:那你要跳很高噢。
宝轩:我觉得我力气大,可以把它摇下来。
大宝:那我跟你一起吧,我力气也很大。
然然:我可以把那个树枝拉下来,这样就可以摘到了。
希悦:我知道了!我们户外不是有梯子吗,可以站到梯子上面去摘呀!
辰辰:对呀,这样不就可以摘到了吗。
幼儿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的情况下,使用自己想出的办法尝试进行摘枇杷。在幼儿回答中,教师看到了幼儿对于摘枇杷活动充满了热情与向往,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虽然幼儿使用最高的梯子摘到了比第一次高的果实,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果实长得很高,还是摘不到它。怎么办呢?
轩轩:已经用了这么高的梯子了,怎么还是摘不到呀?
汐汐:那谁比较高呢?
辰辰:我觉得小伟老师很高呀!
汪汪:对呀对呀!我们去找周老师帮忙吧!
幼儿能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会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说明幼儿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和收获的喜悦,更懂得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幼儿对于枇杷的兴趣非常之浓厚,所以在拿到枇杷之后,开始不停的观察、摸枇杷的叶子和果实......
轩轩:枇杷的叶子长长的、尖尖的。
辰辰:叶子的背面还有好多的毛毛。
汐汐:我摸起来绵绵的。
然然:我觉得它弯弯的,有点像小船。
轩轩:枇杷的皮是黄色的。
汐汐:还有一些是绿色的,因为它还没熟。
轩轩:它的的皮上有毛毛。
辰辰文汐:闻起来香香的。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枇杷叶子和枇杷果的外形特征。从观察叶子的形状、大小到枇杷果的颜色、形状、触感、数量等,幼儿的活动都是自发、自主、愉悦的。
在幼儿品尝枇杷过程中,孩子发现原来枇杷不仅果实有大小,而且每个果实里的果核大小、数量都不一样。而教师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给予幼儿发现、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
【感受表征】
贾亦然:有一个小人正在爬楼梯,他在采枇杷,但是最高的枇杷摘不到,找来一个木棍,爬上楼梯,这样就能够着了。
汪慕辰:我和妈妈在小区里面采枇杷,上面有绿绿的,也有黄黄的,上面的是黄黄的,找来一个大的挖掘机车才能够在采到上面的枇杷。
郭沐辰:小蜜蜂出来采花蜜,看见枇杷树上的花都变成有枇杷,它在枇杷的叶子上面休息了一会。
【教育反思】
大自然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我们以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枇杷树为教育契机,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在“遇见枇杷”系列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巧妙的运用身边的资源,让孩子们通过思考、讨论、观察、操作等萌发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对枇杷树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观察枇杷树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养成了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一个自然体验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幼儿去发现和探索。我们将继续追随幼儿的脚步,和幼儿一起走近自然,探索自然,共享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