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烁烁:“我搬家了,我家好大好大,我要盖一个大房子。”
帆帆:“我也要盖一个大房子,像别墅一样大。”
宝贝们关于盖什么样的房子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瞬思】
建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创造性游戏之一,幼儿在对建构材料进行搭建(排列、 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能促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的建构世界里去吧!
【环境支持】
第一次探索
在区域游戏时,凌宝、帆帆、钱銭这三位小朋友选择了建构游戏,他们搬来了积木作为建构材料。凌宝和帆帆首先将积木拿出来往上垒高,但在搭建的过程中积木摆放的位置都是杂乱无章的并且最下面一层的积木数量较少,上面的积木太多,在搭建了几层后,他们完成了“城堡”的搭建。这时“砰”的一声,积木倒下来了,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他们开始了讨论:
凌宝(4岁1月):“为什么城堡会倒呢? ”
帆帆(3岁10月):“可能是因为城堡上的东西太多了。”
钱銭(4岁):“也有可能是拿的积木不对,晨晨他们下面拿的都是小积木。”
凌宝(4岁1月):“要有高高的围墙把城堡围住,这样就倒不下来了。”
解读
第一次搭建过程中,由于小班幼儿游戏能力还较为薄弱,出现了许多问题,孩子们对于为什么城堡搭不高总是倒,总结了原因:
1.积木摆放位置不对;
2.拿取积木的大小、数量不对;
3.眼前搭建的城堡跟他们所见过的城堡不太像。
在第一次搭建中,孩子们发现了问题,并有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生长】
第二次探索
小朋友们搬来了几块长长的积木放在最底端,把积木对齐后再往上搭;下面搭大块积木,上面搭小块积木,城堡就不会倒了。搭城堡时你搭一块我搭一块;有时也会简单交流“说说你觉得怎么样好,我们再一起搭”;在完整搭出一座城堡时他们高兴地说:“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们来玩。”
这时我便向孩子们提出了问题,“只有城堡,小朋友们来玩什么呢?”俊宇小朋友说:“我之前在游乐园里见过城堡,里面其他东西呢!”
沐辰(4岁6月):“城堡里除了房子还有其它东西呢!”
烁烁(4岁4月):“是的,城堡里还有滑滑梯、蹦蹦床、玩具店......”
小树(4岁6月):“城堡里还有好看的花和大树。”
解读
在尝试中,孩子们验证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利用积木大小、数量,依次向上垒高来探索搭建城堡的方法。并且在探索过程后,幼儿又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除了城堡还有其他东西”这个想法。
第三次探索
小朋友们从材料框中拿出了几个不一样的圆柱,每个圆柱中间都分开一段小的距离,依次放在了城堡的附近充当大树。晨晨说:“我们的树搭好了,但是我还想在城堡的外面搭一个桥。”于是拿了两块积木把它们竖放,又拿起一块长积木先平放在上面,正好盖住空隙,放上桥梁,在两端连上长木板,完成了桥的搭建。小朋友们又各自拿来零零碎碎的小积木完成了“滑滑梯”、“玩具店”等建筑物。搭建中,小朋友还自主运用积木将每个建筑物相连接。
解读
在第三次搭建过程中,孩子们就已经产生了有目的、有层次的建构,不断的将城堡进行扩大。在搭建桥、滑滑梯等建筑物的过程中幼儿使用了平铺、垒高、连接、架空等建构方法,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意识;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运用方位词:如上下、里外等词。在分工合作的同时,孩子们又运用连接图式将作品进行简单的连接整合。
烁烁(4岁4月):“我觉得为了我们的城堡更加的牢固,应该再建一个“围墙”。”
第四次探索
搭建完后,烁烁小朋友突发奇想,搬来积木,准备给“大城堡”的周围搭建“围墙”,她拿来了长长的积木,运用了围合图式进行“围墙”的搭建,但在“围墙”快要建成时,出现了一个小缺口,长长的积木不能刚好的将“城墙”围起来。她跑过来说:“老师我的‘围墙’有一个缺口,用长积木怎么弄都弄不好。”我说:“长积木不可以那能不能用其它积木代替呢?”烁烁便走进积木柜中拿了各种不同的积木,第一次,拿了一根长积木竖放,但是围墙多出了一截;第二次,拿了两个小长方体和一个半圆形连接,结果发现不能很好地吻合;第三次,拿来了几块相同的小正方体依次摆放,发现两端正好连接起来,最后很好的完成了围墙搭建。
解读
烁烁运用积木搭建“围墙”时,凭借着对方形图形的感知,产生了搭建方形建筑物的愿望。但3-4岁这一阶段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处于萌芽状态,表现出流畅性和变通性不够的特点,在还有一点距离就能将“围墙”建好时,她依然选择长木条进行围合。教师通过进一步引导幼儿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幼儿去拿各种积木进行尝试搭建,找到最合适的积木,运用连接的方式,将图形进行整合。
搭建就是孩子的一个“自我满足”过程,在这个“自我满足”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建构中会遇到了很多问题以及困难。在搭建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的坚持不懈,看到孩子们的自主,看到孩子们的合作,看到孩子们的成功与喜悦,这就是建构游戏的价值。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建构的材料以积木为主,当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建构游戏中不断累积经验,就会一次次不断收集更多的材料,从而使呈现的作品更丰富。
【感受表征,倾听儿童】
烁烁(4岁4月):这是一个大花园,有许多种不同的颜色,还有小鸭子在里面游泳,有一个超级大的管子,大油罐车可以给它加油,这样他就可以往前冲了,就可以得第一名了。
【教育反思】
以上案例中,幼儿第一次尝试搭建了一个“城堡”,但刚搭好就倒塌了,于是几个小朋友互相交流分析出了大概的原因并进行第二次的尝试;之后烁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城堡里还有其他东西”这个问题引出了第三次的尝试;在第三次探索中,幼儿分工合作,运用积木代替实物,体现了表征能力;最后随着烁烁的突发奇想,进行了第四次探索搭建“围墙”。
由此可见,孩子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现。作为老师,不仅需要跟上孩子们的思路,还需尽可能的走在前面,支持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帮助和解决困难。不仅如此,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交流能力,也印证了平日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集体的讨论和思考,吸收信息迸发智慧。
在建构游戏中的幼儿,在尝试着摆弄各种各样的建构材料,建构幼儿自己的认知体系。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
通过建构游戏活动,让幼儿从感知觉到社会情感、从动作技能到思维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孩子们探索欲望、追求欲望永远都不会停止,让我们一直追随孩子的脚步,期待发生更多的建构故事。
撰稿:郭利影
校对:高琳娜
审核: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