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朵朵开
【缘起】
草长莺飞二月天,冬天的寒意稍稍褪去,早春的微风就带来了生机,枝头冒了尖尖角,小草也从土壤探出了脑袋。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很快被苗圃中的一抹粉色所吸引。
轩轩:这些树开花了,它们是什么花啊?
辰辰:我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也看到过,妈妈跟我说是梅花。
汐汐:可是故事里说梅花是在下雪的时候开花。
琪琪:老师,它们怎么都不长树叶啊?
这些开花的树是不是梅花?它们开花以后会结果子么?它们会一直开花么?在其他植物正在萌芽、蜕变之际,梅花的盛开激发了孩子们探究自然的欲望和好奇心,一个个疑问接踵而来。
【瞬思】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每年2月至3月迎来盛花期,早春时节探梅、赏梅的民俗已延续千年之久。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孤傲的寒梅总是在寒冬腊月里绽放,可是南京的梅花却在早春盛开——在成年人欣赏梅花盛开的美好之时,很少去思考梅花作为植物的自身特点,孩子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让人意向不到。如何在尊重幼儿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详实、丰富的答案,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如何让幼儿认识到自然事物与人的品格的内在关联?在短暂的思考后,我们首先给孩子们“是梅花”这一肯定的答案,随即决定利用梅花盛花期的契机,开展家园共育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和家人一起在踏青赏梅、感受民俗的过程中探究答案。而我们作为教师,则应该精心做好准备,尽可能创设自由开放的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在多领域发展的无限可能。
【环境支持】
在研讨之后,我们决定从认识梅花展开,在艺术、语言、科学等多个领域支持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了达成多重目标,我们做好了准备工作:在美工区准备了纸张、颜料、习惯和参考作品,让幼儿通过学习吹画发展艺术体验,同时增进对梅花的观察,延续探究自然的兴趣,让幼儿在舒适的情绪中感受音乐创作者对梅花的理解;在自然角准备了梅花花朵、干枝、放大镜以及梅花与腊梅的大幅挂图,让幼儿通过细致观察认识植物的内在关联和区别;在表征区准备了足量的纸和笔,供幼儿回顾和家长赏梅的情境,或随时表征自己的发现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自然生长】
赏梅活动之后,幼儿们欣喜地带着探索“成果”和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汐汐和晴晴最为活跃,拿出自己的“认识梅花”作品,开始和小朋友讲解与梅花有关的知识。
汐汐:“爸爸和我一起上网查了资料,原来冬天开花的是腊梅,春天开花的是梅花,它们是不一样的。”
晴晴:“我知道梅花树为什么没叶子了,它们要在开花以后才发芽长树叶。”晴晴则拿出了自己在幼儿园里拾取的梅花花瓣,递给好朋友感受梅花的香味,“公园里有好多梅花,很好看,而且有香气。”
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展开了讨论。有的幼儿愿意分享自己对梅花的直观感受,有的幼儿热衷于探究梅花的生长特点,有的幼儿则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所了解的与梅花有关的典故,我们作为观察者,则时刻关注着幼儿的兴趣点、情绪和行为表现。
【感受表征】
晴晴:我画的是梅花,梅花长在了树枝的上面,还是各种各样颜色的,太阳出来了,小草也发芽了
汐汐:我用油泥做的小花朵,是各种各样的梅花,有的花瓣都掉落下来了,树上面开始长出小叶子出来了。
菲菲:我看到幼儿园里面有梅花,但是有的树枝上还没有开出小花,有的只是小花苞,我看见的梅花是粉色的,很漂亮,我在小区里面也看到了很多漂亮的梅花。
【兴趣活动】
在一翻分享与讨论之后,我们认为幼儿通过知识共享,已经对梅花相关的知识建立了初步认识,于是决定引导孩子们根据各自的兴趣开展活动,延续幼儿的探究欲望。
汐汐:“你看,梅花花瓣是粉色的,你用红色了。”
轩轩:“老师,看我吹得歪歪扭扭的像不像?”
琪琪:“你手指头蘸的颜料太多了,按出来的花瓣太大了!”
在看完教师的示范后,孩子们有的拿着吸管,旋转着画纸,手嘴并用吹枝干,有的则拿手指蘸上颜料点花瓣,感受着全新的创作体验。
汐汐:“腊梅和梅花长的好像。”
轩轩:“它们开花的时间不一样,一个在冬天,一个在春天。”
辰辰:“我爸爸在查了资料以后才知道梅花有2种。”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表现出不同兴趣和能力,有些幼儿还能够帮助他人一起解决问题、寻求答案,具备了初步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们教师则尽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互动,引导和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另一方面,作为观察者,我们则应该随时关注、记录幼儿各方面的表征,为后续的教育活动作为参考和铺垫,为幼儿多领域的发展和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