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搭游戏”中,见证神奇儿童
【缘起】:
在我们的班级内有这样一个角落……这里拥有丰富的、多元的自然材料,是儿童亲近自然的窗口,这里温馨、舒适,更是他们自主表达、自由创作、开心游戏的“天堂”。孩子们喜欢自由的拿取他们需要的材料,你只需要用心观察,儿童带给我们的精彩与惊喜时刻发生。瞧,这里就是我们班级的自然拼搭游戏角落。
“自然拼搭”,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新学期伊始,我们也对班级自然拼搭的游戏角落进行了环境与材料的再整理,并根据当下的季节更新了相关的材料,如春季色彩明媚的宝石,五彩缤纷的镜片、柔软洁白的棉花、各色的树枝等等,孩子们会怎么玩?我并不知道,而我只知道需要闭上嘴,管住手,认真观察、耐心聆听,“天生学习者”们将向我们展示他们在游戏中“随意摆弄”材料之下,那些令人惊叹的神奇瞬间……
【瞬思】;
小言在拼搭游戏后向我展示着他的“作品”。
我内心:一棵树?没错,确实是一棵树。
再思:仅仅“一棵树”那么简单?当然不,不妨听听“小作者”的想法。
小言:这是一棵春天的树,上面蓝色的宝石是蓝天,下面绿色的宝石是草地。我用了三根树枝,两边是对称的。两边是树刚刚发出来的小芽芽,就是我们散步的时候看到的桃树就是这样小小的芽芽……
倾听完儿童的想法,从他的表述里得到的信息可不是“一棵树”那么简单。在儿童的表述中无一不是“学习”,如何使用材料?儿童灵感如何来源?(日常观察),真实场景与游戏的关联,科学探究经验(对称发现)等,儿童从多感官展示出他强大的学习力和令人惊叹的发现。作为教师,我们真的不能小瞧儿童将材料看似“随意摆弄”的行为,而是需持续以尊重、接纳、包容的态度给予儿童游戏的空间,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班级的环境与材料,真正满足儿童所需。
【环境支持】:
《图式背后的秘密》一书中提到:环境对儿童发展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因为环境会对儿童“说话”,儿童会解释“环境”说了什么。站在儿童的视角,基于儿童的需要创设安全、温馨、舒适的多感官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开放性材料能够不断支持儿童自发的探索和学习。于是,我们跟随近期儿童对于“季节变化”的感知又对拼搭角落中的环境与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丰富各色宝石的提供,为儿童的创意提供更多灵感,马卡龙色的柔软毛球的投入,为自然材料增添一抹色彩;将瓶中插入粉色的梅花,营造浓浓的春日气息,梅花淡淡的芳香气味也为幼儿提供多感官的室内氛围与探究环境。
【自然生长】:
当儿童置身在被尊重、被允许、被接纳的环境中,当儿童能利用手边的材料自主表达想法时,也就是当环境与材料都到位后,神奇的儿童会出现,儿童的深度学习也随之自然而然的在发生,儿童会运用游戏将自己的想法展露,无不令我成人惊叹与感动。
在儿童充分与环境材料互动中,我们能捕捉到:有创意的儿童。不仅是春天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接踵而至。儿童运用着她需要的材料,棉花、彩色镜片、五彩宝石,树枝的排列又更具自己的创意,对称且紧密,具有自我的图式与排列规律。
我们也能捕捉到:有想法的儿童。小宇运用一块地毯、几块石头、几根树枝与松果在一小时的游戏中展现了一座“动物乐园”。俏皮的松鼠、飞翔的小鸟、凶猛的狮子……看似简单且重复的材料,却在他的“思维地图”中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别含义。
我们也能捕捉到:令人惊叹的儿童。聪恩与小乐在自由、愉悦的游戏中用积木块和彩色木点展示了一座可爱的城堡。他们分工合作,有商量交流,每一块积木放置的位置与布局,都蕴含着他们独特的思考与想法。在城堡中除了“房子”外,还有彩色木点汇聚成的“火焰”,更有白色木点代表的“雨水”,幼儿对于“雨水”节气的感受与发现,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呈现在儿童的游戏中。
【感受表征·倾听儿童】:
(小婉 5岁11月)
小婉:我下午拼了一个树,我用白色的棉花做了树上的装饰和天惠,棕色的板栗是树的果实,黄色是太阳,太阳是我用黄色宝石做的。我还用了许多彩色镜片和小石头,是树的果子,也是地下的小草坪,我自己拼的,我特别开心。我觉得很漂亮。
(小宇 5岁7月)
小宇:我用石头、树枝和松树的叶子拼了一头狮子。外面的松树叶是狮子外面一圈的毛,黑色石头是狮子的脸。它的眼睛是两颗板栗,鼻子和嘴巴是白色的小石子。我用树枝拼了狮子的身体还有四条腿,还有狮子长长的尾巴。我还拼了好多小动物,都是用的这些材料拼的。
(聪恩 6岁 小乐 6岁2月)
聪恩与小乐:这是我们拼的城堡房子。最外面是围栏,里面是房子,我(聪恩)拼了那个中间的大房子和旁边的小房子。小乐拼了在前面院子里的小房子。最下面红色是火焰,火焰最上面是最热的,可以帮助人们烤火取暖。这些白色的小点点是水滴,“雨水”节气会下雨,天气也很冷。有火取暖,就不冷了。
【教育反思】:
在儿童的看似普通、简单的拼搭游戏中,其实蕴含着儿童满满的“学习和认知”与“探索和经验”。在我的观察中,儿童能充分自信、自主的灵活运用材料,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支配与建构游戏材料,更能运用毫不起眼的树枝、宝石和积木等变成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作品,且每一件作品后都着儿童独特的思考与表达,同时,儿童在游戏探索中有独特的自我学习与经验迁移,从平面的游戏到立体的呈现,儿童真的了不起。在游戏中,儿童也展现特有的学习方式:他们将自己与生俱来“玩”的天性绽放,强大的学习力让我们惊叹;他们有自己天生的图示,在重复的自我尝试与探索中,流露的品质让我们膜拜。儿童在“持续的玩”中表现出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尝试的良好品质,也让我们为之动容。
结合愉悦的倾听,我们更能走进儿童的世界。在倾听中我能完全了解儿童的游戏想法,儿童诉说的点点细节都蕴含着他们特有的情感与独特的创作意图;在倾听中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儿童,儿童不再是我们表面“观察”的那样,而是时刻充满着活力与魅力。在倾听中我们捕捉到了儿童的真实需要,不仅仅是“看见了儿童”,更是“懂得支持儿童”。所以,我们将持续追随儿童的需要,再观察、再倾听、再支持,鼓励幼儿在自由的空间中,运用自主的想法,愉悦的“玩”,愉悦的“学”,不断建构自我的新经验。
撰稿:朱颖慧
校对:叶清清
审核: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