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生命
作者:范宇 班级:小五班
【缘起】:
午饭前准备时间,孩子们喜欢去自然角照顾花草和照顾小乌龟、小金鱼。几个孩子拿着浇水壶负责浇水、几个孩子负责给小金鱼换水、给小乌龟喂食。“这条黄色的小金鱼为什么不叫小黄鱼呢?”“这条黑色的小金鱼是它们妈妈吗?”“为什么不能把小乌龟和小金鱼放在一起呢?”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问题。“小乌龟会一口把小金鱼咬死的。”霆霆蹲在小乌龟前突然说道,“小乌龟的牙齿可厉害的,它还会吃肉呢,肯定一口就能把小金鱼咬死吃掉的。”我蹲在霆霆的身边,看着他拿着乌龟食轻轻地往盆里丢“快吃吧小乌龟,多吃一点才能长大。”我站起身想去看一看小金鱼,孩子们突然的尖叫又将我拉了回去“老师你快看,它怎么不动,它的爪子也不动,这只小乌龟是死掉了吗?”
【瞬思】:
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充分的体现。在成年人认为的每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有新的发现:一束不起眼的小野花、悄悄破土的小草、一颗裹在泥土里的粑粑......当他们在发现这些新奇的小玩意时,会运用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去感受、去探索,从不经意的发现逐渐转变成好奇,加上与同伴的分享讨论再从而转变成实际操作去探索,孩子们的发现总是如此的令人惊叹!在孩子与大自然的共处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及时的抓住孩子们的无意发现与讨论,哪怕是一句话,背后蕴藏的含义也许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环境支持】:
自然角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环境,更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根据季节特征,选择种植、饲养的动植物:例如既要有适合幼儿长期持续观察的,比如大蒜、洋葱、小金鱼;又要有适应季节特征的,比如春天饲养的小蝌蚪等。充分利用装饰材料,丰富自然角环境: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布置,美化种植环境,赋予幼儿更好的观察体验。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便于幼儿观察、记录的工具:例如,观察区适合摆放展示架;土培区、饲养区适合在桌面、地面等。
【自然生长】:
面对一个小班的孩子直接提出死亡的话题,一时之间我选择肯定幼儿的说法,“是的,它死掉了,我们一起把它埋掉好吗?”随后我拉着孩子们的手,一起将小乌龟埋在了墙角的泥土里。“老师,为什么小乌龟会死掉呀?”言言说道,“也许它也想变成星星了吧......”我摸了摸孩子们的头,一起走回班里。
【感受表征,倾听幼儿】:
颜颜:“自然角有一只绿色的毛毛虫趴在土里面,小虫子爬起来一拱一拱的,毛毛虫会变成漂亮的蝴蝶,真神奇啊!”
言言:“草坪里开立很多漂亮的小花,粉粉的白白的都有,真好看,可是我看到有小朋友把花摘了下来,这样花会很疼的。”
【教育反思】:
在与孩子们平时的相处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主动将独特的视角延伸向花草树木、蓝天白云、昆虫鸟兽……孩子们会通过一次次细心观察,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转变成稚嫩的语言,转变成简单的图画再配上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的思想是稚嫩的,面对生命、自然的话题,他们会不解、会困惑、会用自己单纯的思维进行刨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生命、自然的话题而引发的思考和困惑时,难道我们只需要倾听、用简单的轻描淡写的言语回答就足够了吗?
我想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主动对自然与生命的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塑造孩子良好的探究发现精神,积极引导孩子对问题展开思考总结,从而进一步使孩子在多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指导要求。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统一是《纲要》的基本理念。其中,尤为突出生命科学领域的目标,例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