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我们班的自然角摆放了很多植物,有大蒜、萝卜、茄子、土豆等,每天,孩子们都会拿着放大镜观察自然角里的植物。最近,孩子们对大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几位小朋友围着大蒜进行讨论:
晨曦:你们看,这个大蒜怎么会发芽呢?
多多:真的呀,这个大蒜也有芽!
悠悠:他们的芽都是绿绿的、小小的,好可爱啊!
泽泽:它为什么发芽了呢?大蒜应该要埋在土里面才能发芽长大的。
毛昕:是啊,盒子里面没有土,它怎么发芽了呢?
【瞬思】
幼儿对大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发现了教育的突破口,也发现了教育点,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为视角,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以观察发现为出发点,引导幼儿去认识大蒜,自主思考、讨论、发散思维。
【环境支持】
大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就这样,我们带着孩子们的疑问和需要,一起开启了大蒜的探秘之旅!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和大蒜亲密互动:通过眼睛看一看、嘴巴说一说,小手剥一剥,
旭庭:“原来大蒜长这个样子啊,像一朵花一样。”
小树:“它是一瓣一瓣的,像橘子一样。”
汐汐:“白白的、圆圆的、胖胖的,有好多好多的皮
一一:大蒜吃起来辣辣的。
通过探索我们发现:
1.大蒜捏上去是硬硬的、滑滑的。
2.蒜头底下有老爷爷一样的胡须。
3.它像个白色的小圆球,戴了一个绿色的长帽子。
4.它的蒜头有六七个蒜瓣兄弟靠在一起。
大蒜搬家记
大蒜发芽了,我们应该要帮大蒜“搬个家了”,那要搬到哪里去呢?
葡萄:我以前看见过,大蒜可以种在土里面的。
柚子:是的,大蒜就是种在土里的。
悠悠:我们的植物角有一个大花盆子,可以放些水和好多营养的土,把大蒜种在盆子里,这样我们每天都可以去照顾它。
大蒜宝宝剪发记
一天孩子们中午散步时惊奇的发现自然角里的大蒜发芽啦!可乐看着大蒜惊讶地说:“哇,大蒜宝宝的头发好长啊!”
高高:大蒜宝宝的头发好长啊!
布丁:我们把它拔掉吧!
烁烁:我们给他剪头发吧,你看,我才刚刚剪的头发,好看吧!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本着“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让孩子们走到学习的前面。面对种植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创设了条件,让他们在观察大蒜发芽、生根、生长的过程中,了解植物是不断变化的。
教师的支持:面对孩子们对种植大蒜的系列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创设环境,让他们在自然角中用不同的器皿种大蒜,并观察大蒜发芽、生根的过程,使自然生长情况的反馈能够针对孩子们的认识发生,便于孩子带着问题与猜想,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生动的验证,丰富和发展认知。
【感受表征,倾听幼儿】
付明皓:大蒜宝宝从泥土里长出来啦,它的头发长得好长好长,是可以炒菜吃的,我们剪完了,他还会再长出头发吗?
谢灵汐:我们一起用剪刀帮助大蒜宝宝修剪头发,我觉得他的头发很漂亮,是绿色的,我喜欢绿色的。
蒋伊昕:我们给大蒜宝宝浇了水,他们长得好高好高啦,小雪老师还带我们给大蒜宝宝建了头发,他的头发比我的还要长了。
【教育反思】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世界上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它将万事万物都毫无保留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摸、去发现、去探索。孩子们关注的、身边的、追随的事物中源源不断地产生的。教师要时刻围绕在孩子们的身边,倾听他们的每一个动作、眼神、问题与心声,时刻准备接住他们“抛来的每一个球”,不要放过每一次教育契机。
本次活动所有有关大蒜的活动孩子们全程参与,从认识大蒜到种植大蒜,再到发芽、生长,最后收割制作。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感知、观察探索、讨论发现的方式,见证了大蒜的生长过程,获得了宝贵的种植经验。孩子们置身在种植大蒜的系列活动中,充满探究的欲望,培养了仔细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做事的专注力、持久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小手,把班级植物角打造得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