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节气之秘——“小雪”
大二班 朱颖慧
【缘起】
自入冬以来,孩子们已经漫漫与冬天的两个节气“约会”。通常提到“节气”一词,站在成人的角度往往可能会觉得节气中的物候变化、文化内涵、甚至习俗是晦涩、难懂的,甚至有时不知该怎样向幼儿“开口”节气的相关知识。可是以上仅仅是成人所想,教师所惑。关于节气,难道儿童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吗?难道儿童真的没有自己的感受或独特发现吗?当然不,在“立冬”与“小雪”节气接踵而至的光景中,儿童一次又一次展现自己细致的观察、独特的思考与令人惊叹的自然生长瞬间。
小凡:最近的树叶掉落了好多!幼儿园里的银杏树好多都光秃秃的了,只有一点叶子在树上。
开心:每天晨锻时,吹在我脸上的风都越来越凉了,凉飕飕的。
塍塍:桃胶树的桃胶都变少了,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了。
依依:小动物们开始冬眠,小松鼠还会屯松果过冬呢,这样它冬天就有食物吃……
【瞬思】
正如《与儿童一起探索自然》一书中提到:儿童是自然之子,他们天生亲近自然,大自然中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在倾听儿童的想法与记录的过程中,我也真的感受到儿童如《评估指南》中提及的一样:是真正的、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儿童对于自然的发现聚焦于植物,或聚焦于动物,抑或是关注天气,而他们所感受的“物候变化”不正是小雪节气中蕴含的含义与规律吗?(小雪节气:天气骤降、万物闭塞、秋收冬藏等),了不起的儿童时时刻刻都在展现他们的独特思维与想法!所以,关于节气的经验认知或话题的讨论与开展,其实一点都不难。
【环境支持】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21条目标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环境与材料”对着儿童的游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随我班孩子对于“小雪”节气的感受与感知,我们提供丰富的探究性材料,营造了开放、邀请的环境氛围,并重点突出节气的相应文化内涵。
【自然生长】
当儿童置身在被尊重、被允许的“小雪”环境中,当儿童能利用手边的材料自主表达想法时,也就是当环境与材料都到位后,神奇的儿童会出现,儿童的深度学习也自然而然的在发生。在班级中,孩子们自主翻阅“小雪”、“冬季”的相关绘本,感受节气的文化与氛围;在生活区动手剥一剥板栗、松子,比较坚果的“生与熟”之分,获得来源真实的科探经验,又一起腌制了美味的萝卜,将小雪节气中“腌菜”的习俗渗透于生活;在艺术区中孩子们的想法又如彩虹一般五彩缤纷的迸发……
【感受表征·倾听儿童】
(小霖 5岁11月)
小霖 :这是我跟凡佑言一起搭的冬天的树,是个苹果树。我们用树枝拼的,旁边又很多宝石,还有苹果的纽扣,所以是苹果树。在边上我们放了好多的松果。下面是草地,还有小花。还有棉花,我们放了好多,用棉花围成了一个圆圈,冬天来了,这是雪。
(小馨 6岁)
小馨:我用松果和粘土做了一个小猫咪,小猫咪上的头上还有一个蝴蝶结。我把小猫咪粘在了木片上,上面还有很多棉花,那个是雪。旁边还有一个雪人,是我用白色粘土做的,雪人还带着一个红色的帽子。后面还有个棉花,是树。冬天了树也是白色的。
(小乐 6岁)
小乐:我画了小雪节气,下面是房子,这个房子和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不一样,上面蓝色的是雪,然后上面是有树枝还有红果子。我想下雪,下雪我们就可以打雪仗了,还可以堆雪人,好开心!
(包包 6岁)
包包:我在美食区剥了松塔,里面一共有120个松子,我和温馨一起剥的松子。我还想再剥板栗的,然后我记录在纸上,旁边棕色衣服的是温馨,小乐也来了。我在剥的时候还送了一个给小鱼尝尝。
【教育反思】
儿童是积极、主动与有能力的学习者,对自然界的中的变化与各种事物的存在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与感受。关于我们成人认为难懂的节气知识,对于儿童来说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难。结合观察与倾听,我们能感受到:“小雪节气”在儿童的眼中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自由的交谈与游戏,感受小雪节气的变化与内涵,他们通过拼搭与手工,建构小雪节气中令人惊叹的作品,他们动手与实践,尝试着“腌菜”的传统习俗……
透过儿童游戏深层分析,我也在儿童自由的表达、自由的表达中看见了自然生长与深度学习的儿童。在儿童的游戏探索中,我们见证了儿童的独特思维,看到了同伴合作的魅力;观赏到令成人为之惊叹的艺术表现力与色彩组合能力,更是通过倾听感受到儿童对于“数”与“量”的自然学习力:儿童说出一颗松塔里有120颗松子,即她从头到尾一直连续数数,令人惊叹的学习其实一直都在发生。而我们要持续关注幼儿的兴趣,通过一对一倾听了解每个儿童的不同想法,相信儿童从来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为儿童提供真实的环境与他们需要的材料,从心底接纳、认可、尊重他们。
撰稿:朱颖慧
校对:叶清清
审核: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