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说
【缘起】
树的起点是从一颗种子开始,在不断生长直到结束,年轮就是时间的印记,时间虽在滴答滴答向前跑,但是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的礼物。在一次午后散步时间,塍塍、浩泽、淼淼被一根粗粗的矮树桩吸引住了,他们三个把树桩包围起来,然后惊奇的发现树桩上有一圈一圈的小圈圈,于是在孩子们的追随下一段奇妙的“年轮”之旅由此拉开了帷幕。
塍塍:“你们快来看,树上有很多小圈圈。小圆圈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淼淼:“真的呢,我来数数看:1、2、3.....,一共由8个圈圈!”
浩泽:“我爸爸跟我说过这个叫做年轮,有多少个小圈圈,就代表这个树就已经多少岁了!”
塍塍:“哦....这个大树已经18岁了!”
【瞬思】
《指南》中提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自然界中,孩子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树,高的、矮的、粗的,这无疑给孩子们增添了谈论的话题,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孩子们谈论“这棵树真高,它长多少年了”,“这棵树真粗,它有多少岁了”,孩子们对树木的年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们发现树桩上有一圈一圈的纹路,而且每一圈宽窄还都不一样时,好奇的种子又在孩子们的脑袋中滋生,年轮作为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蕴藏着一定的教育价值:既反映着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又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关系,我们更应该追随着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与孩子们一同去寻找关于“年轮”的秘密。
【环境支持】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隐行课程”,每个角落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幼儿活动间发现的树的年轮,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讨论、猜测,有了自己对年轮的“初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追随幼儿,满足他们的探索兴趣,成人有时无法预知幼儿的学习,我们不知道不同幼儿在面对同样的环境和材料时会有怎样的想法,会有怎样的探究,会发生怎样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前要充分思考提供的材料能否引发幼儿的持续探究与学习。在此次的“年轮说”活动中,我们让环境会“说话”,在户外、班级里摆放上原木片,让幼儿随时取拿,随时观察。
小虞:“你看,我手里拿的这颗树已经有15岁了。”
开开:“我这棵树是18岁,我的树年龄比你的大呢!”
小虞:“那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树大!”
说完,两位小朋友把两块原木片合起来,发现年轮18的原木片比年轮15的原木片稍微大一点点。
开开:“原来年轮越大,树越大,越粗呀!”
【环境支持】
当我们在班级的美工区、陶泥区、户外的建构区、自然拼搭区都摆放上大大小小的原木片时,木片上的年轮天生带有自然的淳朴味道,这种最直接的自然载体,与孩子相遇,又发生了什么呢!
馨馨:我用陶土做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子正躺在树桩上睡觉呢!
清婉:树桩上有很多的小柿子!这是一棵10岁的小树。
颜颜:我们的树是12岁,因为它很稳,小兔子才敢在上面睡觉的!
小虞:是的,我们的树很强壮!
【儿童表征】
颜颜:我们幼儿园有个矮矮的树桩,上面一圈一圈的纹路叫做年轮,年轮是有多少圈就代表这棵树有多大,我和爸爸一起看过一颗樱桃树的年轮,这棵树已经9岁了,下次我还要知道更多树的年纪。
开心:周末,爸爸妈妈和妹妹我们一家人出去玩,我看到了一棵结着红果子的大树,我告诉爸爸,树桩上一圈一圈的圆圈就是年轮,上面一圈圈的圈圈就代表着树的年纪,爸爸夸我很聪明,让我教妹妹怎么认识年轮!
小金鱼:我觉得我们美工区的小石头很漂亮,它们是棕色和绿色的,正好和树的颜色是一样的,我拼了一棵大树,旁边还有它的年轮,你能猜得出来这棵大树现在几岁了吗?
【教育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鸟语花香、雨雪虫鸣,总能激起孩子们无限遐想和探索欲望。“年轮说”主题探究活动来源于孩子的观察和发现,老师及时把握这一教育契机,通过引导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年轮进行观察、实验、游戏等和孩子一起走进年轮的世界。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有着不一样的收获,有快乐、有思考、有惊喜!
撰稿:叶清清
校对:朱颖慧
审核: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