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栗”在秋天
【缘起】
11月进入深秋,一天早上班级中的四季台上多了几个奇怪的“家伙”,这些“家伙”看上去毛绒绒、碰上去刺刺痛的,大家一下子都围了过去,争着看热闹。
睿睿说:“这是什么呀?好像小刺猬。”
开颜说:“这个是松果吧,和我家里的差不多。”
依依说:“不对不对,这是朱老师带来的,它是一种神奇树叶,只是我们没有见过。”
听着孩子们争论的声音,看着他们求知的目光,我们决定从这些奇怪的“家伙”入手,来一场有趣的栗子探究之旅。
【瞬思】
秋天,让人着迷,它有着非常明显的季节特征和自然资源。孩子们在探索“神秘的秋天”时,不仅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体会到每一种食物的来之不易。在孩子们的话题分享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了秋天有很多的农作物和蔬果,有玉米、茄子、土豆、辣椒、番薯,还有甘蔗、苹果、柿子、橘子、柚子......它们经过整个春季的孕育,成熟在多彩的秋季,而栗子的香甜,更是弥漫在秋末冬初的大街小巷,当孩子们与香甜的栗子碰撞在一起,又会荡起怎么的火花呢?
【环境支持】
《指南》强调幼儿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的,因此。我们需要多反思自己可以为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准备什么,才能支持幼儿在日复一日的幼儿园游戏和生活中主动学习。当这个秋天孩子们与大栗君偶然相遇,促成了这一次奇妙的探究之旅,为了让孩子们探究的热情持续发芽。班级的各个角落都出现了板栗的身影,在孩子们随手可得的位置摆放板栗、放大镜等,支持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感受栗子的奇妙。
开颜:“板栗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
开心:“板栗有的是深棕色,有的是浅棕色!”
岚相:“板栗上有白色的毛毛!”。
睿睿:“板栗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不光滑的!”
梓墨:“熟的板栗肉是软软的,生的板栗肉是硬硬的,不好吃!”
【自然生长】
当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板栗时,一个个奇妙的想法也从他们的小脑袋里迸发出来,当我们感动于孩子们乐意与我们分享周围新奇的事物,并尝试用已有经验观察植物的触感和形状,来辨别板栗异同和联系时,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孩子们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兴趣!那“钻”进孩子们的小脑袋中的到底是什么呢?原来是一颗颗完整的板栗我们用什么样的好办法能够让它打开,露出里面的板栗肉,让我们品尝自己动手劳动的食物呢?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思考验证猜测。
馨馨:“我们可以使用锤子,因为锤子很坚硬!”
清婉:“不能用锤子,锤子会把里面的板栗肉捶碎了,那我们就没法儿吃了。”
颜颜:“我们不能用手拨吗?我妈妈每次就是用手拨给我吃的。”
小虞:“板栗壳有点硬,手拨的疼死了!”
那板栗到底怎么拨才能很快地把壳拨开,品尝到美味的板栗肉呢?我们让孩子们的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可以拨开板栗的工具,并把这些工具带到班级,孩子们的通过自主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感受表征,倾听儿童】
颜颜:上次妈妈带我买了板栗,我感觉板栗甜甜的,妈妈拨开一个有一点点黑,我咬了一口有点苦,再拨开一个里面是黄黄的,我吃了一个太美味了!
恩恩:今天我在生活区剥了板栗,板栗有两种,一种是生的,一种是熟的。熟的板栗很好剥开,它的板栗肉是深色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生的板栗剥出来的肉是黄色的,吃起来脆脆的,也是甜甜的。
【教育反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不仅是农作物的丰收节,更是孩子们的一次成长丰收季。孩子们走进秋天,追赶秋天的脚步,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了农作物在秋天的收获,感受了浓浓的秋意和丰收的喜悦。
在“美“栗”在秋天”活动中,教师利用自然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契机,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提出问题,引发他们亲身感受且愿意亲自探究。观察、询问、打开、手工等,让幼儿对板栗有了更深的感受。在探究和分享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幼儿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小小的板栗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创意无限。关于板栗,还有很多的小知识,可以引导孩子们继续探秘板栗,挖掘更多的秘密。
撰稿:叶清清
校对:朱颖慧
审核: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