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宝贝们从家里带来的小金鱼放在了自然角的动物饲养区,这个小小的角落便成了孩子们每日必去的“秘密”小基地了。在这个秘密小基地里,孩子们总是喜欢围着观赏、提出了很多问题。
这天早上,宝贝们开心的去看小金鱼的时候,发现有一只小金鱼“睡着了”,
他们都凑过来一看,大喊道:“老师,小金鱼死掉了!”
小金鱼为什么会死掉呢?
我询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小金鱼为什么会死了呢?”
卿卿(3岁2个月):“小金鱼被淹死了。”
烁烁(3岁11个月):“不是,是小金鱼的水变黄了。”
毛昕(3岁9个月):“它为什么变黄了呢?它怎么了?”
……
于是,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小金鱼秘密的探寻之旅。
【瞬思】
幼儿在对小金鱼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小金鱼的水变黄了问题。孩子们先猜想再通过讨论和求知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大胆动手去拯救小金鱼。作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引导孩子们设法验证;支持幼儿探究与分享交流,让幼儿在交流中尝试着理解小金鱼需要换水的道理,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经验的提升。
【环境支持】
孩子们对于小金鱼的生活习性以及一些特点并不了解,所以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知道小金鱼的喂养方式,萌发孩子们照顾小动物的责任感。
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纷纷说着自己的意见,我不禁询问大家:“你们有没有给小金鱼换水呀?有没有陪伴它?照顾它呢?”这时孩子们都沉默了,变得有点伤心……
辰辰(3岁10个月)说:“小金鱼每天都要喝水。”
肉肉(3岁3个月)说:“可是它的水脏了。”
阿离(3岁4个月)说:“我给它换水,我来当小金鱼的妈妈吧。”
……
【自然生长】
可是,我们的小金鱼是养在大大的轮胎里的,太重了,搬不动,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挠头,想尽办法。
辰辰说:“我可以把它抓起来呀。”说完就上手去试了试,可是并没有成功。
这时毛昕(3岁9个月)说:“你看,我可以用这个盖子。”哇,原来是养小乌龟的盒子上的盖子呀,宝贝们对于事物的切入点很是新奇。
孩子们纷纷效仿:“我也拿一个。”
团团(3岁8个月):“我也要。”
烁烁(3岁11个月):“你看,我把小金鱼捞起来了。”
小雅(4岁1个月):“我要去给他换水了。”
阿离(3岁4个月):“我来喂它吧,我是它的妈妈。”
说着,便接入了新鲜的水,小金鱼在清澈的水里游泳。
可是没过两天我们发现了小金鱼死亡的现象,于是通过网上搜集我带着幼儿亲身实践。引导幼儿了解换水的目的也就在于清除水中污物,保持水的清洁,增加水中氧气,从而刺激金鱼的生长发育。水的好坏会影响小金鱼的生长,没经过处理的自来水对金鱼危害极大,所以需要把水静置24小时以上,才可以给小金鱼使用。
【感受表征,倾听儿童】
阿离(3岁4个月):“我是小金鱼的妈妈,我给小金鱼换了水,它还说谢谢我了呢。”
小妹(3岁6个月):“小金鱼死了,我好难过。可是我们给小金鱼换了水,它喝的好开心,它都在水里游泳了呢。”
小雅(4岁1个月):“小金鱼真可爱,会吐泡泡,我家里也养了小金鱼,它们吐出来的泡泡是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小金鱼真可爱。”
【教育反思】
在这场由孩子们引发的观察、探索、表达中,老师收获的是不断追随幼儿兴趣,给予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需要时能架构经验,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加以思索、不放弃,在放弃时得到鼓励。而孩子们收获的是以他们独特的视角自然地感知着小金鱼生命的成长,在随机生发出的活动中,了解小金鱼换水的意义,懂得了珍爱小生命。
《纲要》中指出,小班的幼儿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就如在给小金鱼换水之后,许多幼儿都争先当小金鱼的妈妈,每天都愉悦的给小金鱼换水、喂食,还会陪小金鱼聊天。幼儿在饲养小金鱼的过程中逐渐有了责任意识,在喂养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培养了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探索来源于孩子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基于小班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小金鱼的价值,我们的活动从幼儿的生活、兴趣点开始,以孩子的问题为引线进一步拓展,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的故事还没结束,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持久地观察、了解小金鱼……